2025年8月,配合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亦庄正式对外亮相了被称为“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的Robot Mall及毗邻的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这一落地,不只是几台表演机器人和一顿“机器人餐”,它把具身智能(即能在物理世界感知、移动并完成任务的智能体)从技术展示推向消费与服务场景化试验。
接待机器人热情迎门
走进Robot Mall,你不会看到普通前台,而是由拟人接待机器人主动迎接、引导路线,有的还能进行简单交流,甚至带点亲切感。这让观众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为人类设计的机器人乐园”。

来源:AP News
餐厅里,被机器人厨师承包
隔壁的“机器人焰究所”餐厅更是将科技做成菜:仿生机器人酒保、咖啡机器人、煎饼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还有机器人乐队和诗人对话秀,将吃饭从日常升级为科幻体验。

来源:TMT News
舞台秀场,机器人乐队与历史名人复活
现场舞台上,人形机器人组成乐队表演,节奏精准;更有化身科学家爱因斯坦、古代帝王或李白的机器人上台脱口秀,教你知识也逗你乐。科技与文化趣味碰撞,观众忍不住多看两眼。

来源:凤凰网
现场最吸引人的并非单一高大上的机器人,而是多品类并置与互动体验。除此之外,组织方把汽车业的4S思路引入机器人生态,尝试把销售、维修、配件与用户反馈打通,形成消费闭环,这对商业化路径具有示范价值。
中国机器人产业为何选择北京亦庄?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亦庄)定位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并已聚集300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与应用场景的“1+6”产业链格局,推动建立敏捷制造、供应链快速响应与中试工厂等配套,形成能把人形机器人从设计带到量产的产业空间。亦庄同时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与“机器人大世界2.0”平台,意在把示范场景长期化、常态化。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海关发布的贸易数据与行业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与相关零部件出口在 2025 年上半年实现显著增长(出口增长超 60% ),出口市场以亚洲、欧洲及拉美为主。企业出海策略呈现从“代工—整机—品牌化—本地化服务”四步走:先以价格与交付打入市场,再逐步建立海外服务与本地化团队,最终形成品牌与售后闭环。并有监测报告指出 2025 年前几个月进出口同比大幅增长。总体看,国内需求与出口双轮驱动,为具身智能产业的资本化与规模化提供了现实基础。
2025年1-4月中国前十大工业机器人出口目的地(百万美元)

来源:数字经济实验室
亦庄只是起点,落地与规模化才是关键
Robot Mall 与主题餐厅的亮相,是具身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人与机器日常互动”的一次重要示范。接下来要看三件事:一是能否把示范场景转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型;二是中下游供应链是否能完成规模化以压降成本;三是企业能否建立起覆盖研发、制造到本地化服务的一体化能力。若这些环节持续改善,北京及类似的产业聚集区将成为中国具身智能走向社会化与全球化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