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洞察 | 创思立信 - 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 //m.pay0817.com Wed, 30 Apr 2025 09:32:57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7.2 //m.pay0817.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cropped-EC-InnovationsCrimson-32x32.webp 全球市场洞察 | 创思立信 - 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 //m.pay0817.com 32 32 泡泡玛特Labubu海外疯抢,盲盒“顶流巨星”为何火爆全球? //m.pay0817.com/blog/pop-marts-labubu-sells-out-overseas-why-is-this-blind-box-superstar-taking-the-world-by-storm/ //m.pay0817.com/blog/pop-marts-labubu-sells-out-overseas-why-is-this-blind-box-superstar-taking-the-world-by-storm/#respond Wed, 30 Apr 2025 09:32:57 +0000 //m.pay0817.com/?p=8666 LABUBU,这个露着九颗牙坏笑、长着长耳朵、灵动大眼睛且全身毛茸茸的小家伙,已经成为泡泡玛特最具“吸金”能力的IP。

泡泡玛特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其内地营收达到7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为50.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375.2%,收入占比升至38.9%。其中,东南亚市场营收为24.0亿元人民币,在海外及港澳台收入中占比47.4%,同比增长619.1%。此外,北美、东亚及港澳台地区、欧澳及其他地区的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56.9%、184.6%、310.7%。

泡泡玛特出海

图: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

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中,泡泡玛特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整体收益同比增长165%-170%,其中中国市场增长95%-100%,海外市场增长475%-480%

泡泡玛特的IP产品为何这么火?

1. 被泡泡玛特拿捏的年轻人

LABUBU的爆火,打破了传统潮玩“可爱治愈”的审美定式。这一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精灵形象,凭借其尖锐的耳朵、夸张的獠牙以及搞怪的表情,精准契合了Z世代对个性表达的强烈需求。

近期,泡泡玛特旗下热门IP LABUBU在全球推出了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前方高能”系列,该系列一经发售便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抢购热潮。发售当晚,“抢LABUBU”等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国内线上渠道一经上线便瞬间售罄,而在美国芝加哥、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以及日本原宿等地的海外线下门店外,更是连夜排起了长队。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在国内的定价为99元,而在海外的售价则高达27.99美元(约合人民币203.56元),价格翻了一倍多

labubu3.0前方高能系列

图:Labubu“前方高能”系列

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

“我认为优秀的新时代消费品一定不只是卖货,它是销售情感、输出快乐。大家缺的是一种惊喜、开心、愉悦,我觉得盲盒跟潮玩是天然的结合。”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一路高歌猛进的出海布局

泡泡玛特自2018年起开启全球化布局,目前已成功入驻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3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并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开设了线下门店。泡泡玛特从盲盒市场的低谷中复苏,逐步回归增长轨道,主要得益于“出海”战略和新IP的孵化

在2024年年报中,泡泡玛特表示,过去一年,公司积极推动海外业务布局,通过线下门店、线上渠道、行业展会以及艺术家签售会等多种形式深化DTC(Direct to Consumer,直面消费者)战略,加速提升泡泡玛特品牌及IP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

公司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西班牙五个国家开设了首家线下门店,并在法国卢浮宫、越南巴拿山乐园、英国牛津街、美国圣地亚哥等地成功开设了特色主题店与旗舰店。全球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让泡泡玛特有望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消费品牌。

泡泡玛特海外门店
图:popmart部分海外店

在渠道扩张方面,泡泡玛特计划在2025年新增约100家海外门店,其中北美门店数量将从26家增加至50家以上,同时欧洲市场将首次进入德国、丹麦等国家。

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展望2025年,公司管理层有信心在2024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2025年销售额同比增长50%以上,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100%以上。公司的目标是使整体销售额达到200亿元,海外销售额突破100亿元

3. 跨界联名强化品牌符号

泡泡玛特对LABUBU的运营已经突破了传统盲盒的模式,通过多元化的创新策略和跨界合作,将LABUBU塑造成了一个多维度的“可穿戴情绪符号”。例如,不断迭代搪胶工艺,推出可搭配装扮的毛绒挂件,以及与Vans、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展开联名合作等。同时,在设计和营销中突出情感共鸣,凭借其独特的形象和故事背景,让消费者感受到陪伴与治愈,从而与消费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labubu品牌联名
图:labubu与vans和可口可乐联动

此外,泡泡玛特在IP运营深度上精准捕捉了文化共鸣:与《原神》合作的盲盒一经发售便迅速售罄,与迪士尼、米奇家族的联动产品在得物平台实现了超100%的增长。这种“国潮基因+全球叙事”的策略组合,让泡泡玛特成功跨越了文化边界。正如泡泡玛特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宁所说:“我们证明了以IP为核心构建集团化运营模式的可行性,也证明了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我们能够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4. 红人效应助力全球影响力

自2024年以来,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的日常佩戴以及国际巨星蕾哈娜在机场的街拍造型,让LABUBU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其影响力甚至延伸至文旅领域,泰国文旅部门授予LABUBU“文旅体验官”的荣誉称号,充分彰显了其在文化传播与旅游推广方面的强大能量。

labubu拉布布

“我们看到了LABUBU成为全球超级IP的可能性。”泡泡玛特国际集团联席COO司德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

LABUBU的热度不仅局限于欧美一线明星和网红圈,越来越多的欧美普通消费者也对其爱不释手。在欧美“时髦精”们用于展示个性与穿搭的“包挂”(bag charms)领域,LABUBU几乎成为了一种“不可撼动”的潮流符号。在TikTok上,LABUBU还拥有专属的百万级话题“Styling My Bag with Labubu”(用LABUBU装饰我的手袋),从东南亚一路火到欧美市场,其风靡程度可见一斑。

5. 高度重视本土化运营

2023年9月,泡泡玛特在泰国开设的首家门店开业首日便实现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直接刷新了当时泡泡玛特全球门店的销售纪录。2024年7月,泡泡玛特首个LABUBU IP主题店在曼谷盛大开业,首日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再次刷新海外门店单日销售额的纪录。

潮玩盲盒品牌出海

图:LABUBU曼谷主题店 

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推行的本土化运营策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在东南亚推出融合当地文化的限定产品外,泡泡玛特还与区域艺术家合作开发专属IP,有效打破了文化隔阂。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供应链升级,泡泡玛特在泰国、墨西哥等地建立了区域仓储中心,将物流时效缩短至3-5天,有力支撑了快速补货的需求。

长期以来,品牌全球化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短板,但也是必须跨越的难关。作为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品牌的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未来,我们期待泡泡玛特带来更多精彩的出海故事。

推荐阅读:

2025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出炉:苹果登顶,69家中国品牌上榜

从“中国制造”到“东方美学”,本地化如何助力文化出海?

2024年10大品牌出海案例:有哪些亮眼的产品本地化策略?

]]>
//m.pay0817.com/blog/pop-marts-labubu-sells-out-overseas-why-is-this-blind-box-superstar-taking-the-world-by-storm/feed/ 0
估值暴涨5倍! AI Agent黑马Manus完成近5亿美元融资 //m.pay0817.com/blog/valuation-soars-5x-ai-agent-dark-horse-manus-secures-nearly-500-million-in-funding/ Sun, 27 Apr 2025 02:38:53 +0000 //m.pay0817.com/?p=8638 估值暴涨5倍! AI Agent黑马Manus完成近5亿美元融资插图

一夜爆红的“天价邀请码”背后

2025年3月,一款能自主完成订票、股票分析、简历筛选等复杂任务的AI 智能体 Manus 横空出世, 宣称是“全球首个通用AI Agent”之后的短短两周内,它的内测邀请码被炒到10万元,等待名单突破260万人。用户疯狂追捧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这家中国初创公司的信心飙升——就在上周,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的新融资,投后估值暴涨5倍至近5亿美元,由硅谷顶级风投Benchmark领投。

这匹国产AI黑马的崛起,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场关于国产替代、资本博弈与全球化野心的故事

从“套壳争议”到国产化突围

Manus的爆火并非一帆风顺。早期,它因依赖海外AI模型Anthropic Claude而面临高昂成本——仅前两周的模型调用费用就超过100万美元,单任务成本高达2美元。更棘手的是,开源社区迅速推出了“平替版”Manus,质疑其技术原创性。

但转折点很快到来:3月11日,Manus宣布与阿里云通义千问达成战略合作,转向国产开源模型和算力平台。这一决策不仅将成本降低了30%,更被视作国产AI生态链的一次重要突破。创始人季逸超在社交媒体直言:“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完全基于中国技术的通用智能体。”

估值暴涨5倍! AI Agent黑马Manus完成近5亿美元融资插图1

资本市场的“押注逻辑”

Manus的融资历程堪称戏剧化:

  • 2023年底:以1亿美元估值完成早期融资,并拒绝字节跳动3000万美元的收购邀约。
  • 2024年11月:A轮融资获腾讯、红杉中国领投,真格基金跟投。
  • 2025年4月:Benchmark领投7500万美元,估值飙至5亿美元。

为何资本如此狂热?

  1. 技术稀缺性:通用AI Agent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Manus的“自主任务执行”能力填补了市场空白。
  2. 商业化潜力:订阅制模式(基础版39美元/月,高级版199美元/月)已初步验证用户付费意愿。
  3. 国产替代叙事: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转向国产模型的故事极具吸引力。

全球化野心与挑战

新融资将推动Manus向美国、日本、中东扩张,并计划在日本设立办公室。其母公司蝴蝶效应另一款产品Monica.im(整合OpenAI、谷歌等多模型)已积累全球化经验,但挑战依然严峻:

  • 服务器压力:260万等待用户与现有容量不匹配。
  • 开源模仿风险:社区快速复刻可能稀释技术壁垒。
  • 本地化运营:中东市场的数据合规、美国市场的竞争强度均是未知数。

关键数据对比

标准Manus其他智能体(如ChatGPT)
单任务成本2美元(原Claude模型)→ 1.4美元(国产化后)约0.02-0.2美元(依模型规模)
用户增长260万等待名单(两周内)1亿用户(ChatGPT上线5天)
商业化模式订阅制(39-199美元/月)免费+付费API(20美元/月起)
技术依赖阿里云通义千问(国产化)OpenAI、微软Azure

未来:能否打破“昙花一现”魔咒

Manus的估值暴涨印证了市场对通用AI Agent的期待,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 成本控制:国产模型能否支撑复杂任务的长尾需求?
  • 用户体验:从“邀请制”到全面开放,服务器承载力需指数级提升。
  • 生态构建:与阿里云的合作是否足以形成技术护城河?

总体上Manus正走在一个条“高速路”上,无论未来它能否成为像2023年ChatGPT一样的爆款应用, Manus 已然证明了AI Agent 智能体正逐渐走向实际应用领域。

相关阅读:

竞争开始!OpenAI开源首个Agent SDK,正面迎战Manus的底气在哪?

垂类AI引爆行业,2025 AI 领域谁在真正解决问题

关于创思立信

创思立信 EC Innovations 是行业内领先的翻译和本地化公司。我们拥有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并设有技术开发部门及八个垂直行业业务单元,服务范围涵盖游戏、生命科学、知识产权、金融法律、制造业、IT与软件、教育培训以及AI人工智能和数据等多个领域。

自 1997 年成立以来,EC Innovations 已在全球设立 14 个办事处,拥有超过 600 名全职员工。我们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提供覆盖 250多种语言对的本地化和全球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创思立信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语言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全面和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继续创新和完善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支持企业走向全球扩展的旅程。

]]>
全球语言服务行业权威测评机构整理 //m.pay0817.com/blog/compilation-of-authoritative-evaluation-organizations-in-the-global-language-services-industry/ Fri, 11 Apr 2025 02:34:54 +0000 //m.pay0817.com/?p=846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出海步伐日益加快,翻译与本地化服务已经成为企业成功实现全球布局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国内翻译市场发展参差不齐,各类翻译公司数量众多,但服务质量却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缺乏统一且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标准,企业在选择合适的翻译服务提供商时,往往面临评估困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上成熟的行业评测体系,了解全球范围内具备公信力、权威性,且运营历史悠久的语言服务测评机构,为国内企业选择优质语言服务供应商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依据。

本文梳理了三家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专注于商业语言服务提供商(LSP)评估与排名的权威第三方测评机构,帮助国内企业更清晰地认识国际语言服务行业的评估标准、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从而更科学、客观地甄选优质翻译服务供应商,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CSA Research(原Common Sense Advisory)

CSA Research(原名Common Sense Advisory)创立于2002年,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是一家专注于语言服务市场研究与咨询的第三方独立机构。自成立以来,CSA Research致力于通过客观的市场研究数据和深入的行业分析,帮助语言服务供应商、技术提供商及企业买家有效制定全球化战略。20余年来,CSA Research已成为语言服务行业内公认的权威研究机构,拥有遍布全球的客户群。

评估排名依据

CSA Research发布的语言服务提供商排名以供应商的年营业收入为核心评估依据,通过广泛而严格的数据验证与市场调查,确定全球语言服务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地位。每年的排名不仅客观真实,还反映语言服务行业的整体趋势和市场规模。

代表性榜单或报告

CSA Research每年定期发布“全球语言服务提供商百强”(Top 100 LSP)榜单,这一榜单以语言服务企业的年营收为衡量指标,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引用。同时,CSA Research还发布年度全球语言服务市场分析报告,报告包含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技术发展动态和企业战略洞察等内容,是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参考资料。

https://csa-research.com/Featured-Content/For-LSPs/Global-Language-Services-Industry-2025/The-Largest-Language-Service-Providers-2024

其他补充说明

CSA Research的报告和榜单具有高度公信力,其排名甚至被许多跨国企业作为语言服务招标项目供应商筛选的重要依据。此外,CSA Research还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市场咨询服务,包括市场进入战略、技术应用评估和供应商选择建议。

官网链接

https://csa-research.com


Nimdzi Insights

Nimdzi Insights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语言服务行业咨询与市场研究公司。公司创始团队具备丰富的语言服务产业经验,其中联合创始人之一Renato Beninatto曾是CSA Research的创始成员之一。Nimdzi致力于提供战略分析、行业趋势预测、市场进入咨询及并购顾问服务,在短短几年内便发展成为全球语言服务咨询界的重要角色。

评估排名依据

Nimdzi Insights每年发布的“Nimdzi 100”全球语言服务提供商排行榜,主要根据语言服务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进行排名。这种方法确保了排名结果的客观性,并全面展现全球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规模与企业实力。该机构通过深入的行业调查与数据核验,确保所发布的信息准确可靠。

代表性榜单或报告

“Nimdzi 100”报告是Nimdzi Insights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行业报告之一,除排名外,还详细分析了市场趋势、增长速度、技术应用趋势和主要企业的经营策略。尤其在疫情期间,“Nimdzi 100”报告为业内企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市场洞察和战略参考,帮助企业有效调整业务方向,应对市场挑战。

https://www.nimdzi.com/nimdzi-100

其他补充说明

Nimdzi Insights除提供常规市场分析报告外,还针对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包括市场进入策略、语言技术选型、投资与并购咨询等。其发布的榜单和报告被广泛引用于企业宣传及投资评估,已成为语言服务业界不可或缺的战略参考来源之一。

官网链接

https://www.nimdzi.com


Slator

Slator于2015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是一家专注于语言服务产业资讯、市场研究和咨询服务的权威机构。Slator以实时行业新闻报道和深度市场分析见长,通过丰富的资讯平台、定期的行业峰会及网络研讨会(SlatorCon),迅速成长为语言服务行业内重要的信息交流枢纽和决策支持平台。

评估排名依据

Slator每年发布的“语言服务提供商指数(LSPI)”,采用企业的年度营业收入为排名依据。为便于市场理解与企业对比,Slator对入选企业按收入规模划分为四大类:超级机构(年营收超过2亿美元)、领军机构(年营收2500万美元-2亿美元)、挑战者(800万-2500万美元)及精品机构(100万-800万美元),这种细致的分类法更直观地展示企业在市场上的真实竞争地位。

代表性榜单或报告

Slator发布的“语言服务提供商指数(LSPI)”每年更新,已成为行业内企业评估市场地位的重要基准。此外,Slator定期撰写深入行业趋势分析报告,涵盖并购动态、市场份额变化、技术趋势、定价策略和买家行为洞察等多方面内容,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其他补充说明

Slator还运营知名播客SlatorPod,每期邀请业内资深专家与高管分享行业趋势与洞见,广受行业从业者和决策者喜爱。此外,Slator举办的线下峰会与网络研讨会为业内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合作平台。

官网链接

https://slator.com

]]>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飙至104%!哪些行业正经历“生死劫”? //m.pay0817.com/blog/u-s-tariffs-on-china-soar-to-104-which-industries-are-facing-a-life-or-death-crisis/ //m.pay0817.com/blog/u-s-tariffs-on-china-soar-to-104-which-industries-are-facing-a-life-or-death-crisis/#respond Wed, 09 Apr 2025 05:40:54 +0000 //m.pay0817.com/?p=8432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实施了多轮加税措施。2月首轮加征10%,3月第二轮再加征10%,4月3日实施了34%的报复性关税,以及本次加征的50%。累计计算后,美国对华商品的新增关税已达到104%。所有关税将于2025年4月9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凌晨12时01分正式生效。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飙至104%!哪些行业正经历“生死劫”?插图

来源:白宫官网

中美互征关税对哪些行业的进出口有较大影响

特朗普政府此次关税调整的直接依据是中美贸易逆差规模,具体逆差结构呈现梯次分布:机电产品逆差额居首,劳动密集型产品次之,高新技术产品位列第三。细分品类中,劳动密集型产品逆差依次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机电产品逆差主要集中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家用电器。若后续谈判聚焦具体行业,上述领域可能面临更高关税风险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飙至104%!哪些行业正经历“生死劫”?插图1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中国与美国具体进出口行业的顺差额(千美元)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飙至104%!哪些行业正经历“生死劫”?插图2

资料来源:WTO 等;图表来源:招商证券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的总份额

从出口依赖度视角观察,中国对美出口的玩具、手机、家具零件、医疗仪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服装附件、灯具等品类存在较高市场集中度。主要制造业类别显示,中国家具、计算机电子、服装纺织、机械设备及汽车整车零部件等行业的出口对美市场依赖度均超10%,关税冲击效应较为显著。反观美国进口结构,计算机电子、服装纺织及家具三大类从华进口占比均超25%,形成双向依赖关系。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飙至104%!哪些行业正经历“生死劫”?插图3

资料来源:WTO 等;图表来源:招商证券

中国从美国进口占中国进口的总份额

从中国自美进口商品结构分析,医疗仪器及器械、汽车(含底盘)、塑料制品、通用机械设备、灯具及照明装置等品类对美国市场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主要制造业类别显示,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进口对美依赖度均超过10%,关税政策变动对这些行业影响较为显著。反观美国出口结构,电器设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三大类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占比均超过5%。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飙至104%!哪些行业正经历“生死劫”?插图4

资料来源:WTO 等;图表来源:招商证券

这场引发全球震荡的关税战,不仅令华尔街股市蒸发6.6万亿美元市值,更将美国本土多条产业链逼至存亡临界点—当爱荷华州农民焚烧过剩黄豆、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因芯片荒停工、西雅图航空工程师排队申领失业救济时,美国的经济叙事正被现实无情拆解。

你认为贸易关税站对哪个行业冲击最大?如果你是企业家,会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相关阅读:对等关税冲击下,哪些行业是不降反升的“逆行者”?

]]>
//m.pay0817.com/blog/u-s-tariffs-on-china-soar-to-104-which-industries-are-facing-a-life-or-death-crisis/feed/ 0
竞争开始!OpenAI开源首个Agent SDK,正面迎战Manus的底气在哪? //m.pay0817.com/blog/the-battle-is-on-with-openai-open-sourcing-its-first-ever-agent-sdk-what-gives-them-the-confidence-to-confront-manus-head-on/ Wed, 12 Mar 2025 04:06:25 +0000 //m.pay0817.com/?p=7944 今天凌晨,科技圈被一则重磅消息刷屏——OpenAI正式开源首个Agent SDK,并同步推出全新的Responses API和三大内置工具。这一动作被业内解读为对自动化巨头Manus的“技术反击”,也标志着2025年“Agent元年”的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

一、OpenAI的“三连击”:Agent SDK + Responses API + 内置工具

如果说Manus此前的通用智能体框架(如Claude的MCP)是“自动化流程的瑞士军刀”,那么OpenAI此次发布的Agent开发套件则更像是一套“智能体流水线工厂”,从开发、协作到监控全覆盖。

竞争开始!OpenAI开源首个Agent SDK,正面迎战Manus的底气在哪?插图
  1. Agent SDK:开源框架支持多Agent动态协作,开发者可像搭积木一样组合不同功能的智能体(如语言识别、库存查询、订单更新),实现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2. Responses API:整合了Chat API的简洁性与Assistants API的功能,支持单次调用多工具联动(如同时搜索网页和本地文件),大幅简化开发流程。
  3. 三大内置工具
  • Web搜索:实时抓取互联网信息,支持国家、时区等配置(但价格略贵,25-50美元/千次)。
  • 文件搜索:支持21种格式检索,价格亲民(2.5美元/千次)。
  • 计算机控制(CUA):通过截图理解界面并执行点击、输入等操作,堪称“数字打工人”。

二、OpenAI vs. Manus:谁更胜一筹?

虽然OpenAI此次来势汹汹,但Manus在复杂自动化领域已积累深厚。我们从四个维度对比两者的优劣势:

功能对比OpenAIManus
动态协作能力✅ 多Agent无缝交接✅ 单Agent流程优化
开发门槛低(开源SDK + 可视化界面)较高(需定制化集成)
工具生态内置三大工具 + 未来扩展依赖第三方插件
行业落地案例Coinbase、Box等金融、物流领域占优

关键差异点

  • OpenAI强调整体生态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甚至兼容DeepSeek等第三方模型;
  • Manus则更聚焦于垂直场景的深度优化,尤其在需要高稳定性的企业级应用中。

三、行业影响:开发者狂欢,企业转型加速

  1. 开发者福音
    Agent SDK的开源意味着开发者无需从零造轮子。例如,用几行代码即可实现“个人时尚助手”:先通过文件搜索分析用户喜好,再调用Web搜索推荐附近商店,最后用CUA自动下单。
  2. 企业效率革命
    跨国电商可部署多Agent协作系统——语言识别Agent处理多语种订单,库存Agent实时更新数据,售后Agent自动跟进纠纷,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3. 安全与透明度
    OpenAI内置了流程追踪和安全护栏功能,可监控Agent行为并防止意外操作,这对金融、医疗等敏感行业至关重要。

四、未来展望:Agent将如何改变世界?

OpenAI首席产品官Kevin Weil在直播中直言:“2025年,ChatGPT将从‘回答问题’升级为‘替你在现实世界完成任务’”。这种转变的背后,是AI从“工具”进化为“同事”的趋势。

  • 短期:客服、数据分析、IT运维等领域将率先被Agent渗透。
  • 长期:随着多模态能力和硬件交互的成熟,Agent甚至可能成为“数字员工”,接管重复性工作。

OpenAI此次的“技术亮剑”,不仅是对Manus的挑战,更是对智能体未来的重新定义。无论是开发者还是企业,谁能更快掌握这些工具,谁就能在Agent浪潮中抢占先机。正如网友戏言:“感谢Manus逼出了OpenAI的大招!” 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而最终的赢家,或许是所有渴望效率革命的我们。

相关阅读:

Manus 横空出世!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是颠覆还是噱头?

实测!为什么ECI Link在医学翻译领域表现远超 DeepSeek?

]]>
Manus 横空出世!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是颠覆还是噱头? //m.pay0817.com/blog/manus-makes-a-spectacular-debut-the-worlds-first-general-purpose-ai-agent-is-it-a-disruption-or-just-a-gimmick/ Thu, 06 Mar 2025 14:54:14 +0000 //m.pay0817.com/?p=7909 一、什么是Manus?

如果有一天,你的AI助手不仅能回答“怎么策划日本旅行”,还能直接生成一份包含交通、酒店、景点攻略的完整手册,甚至帮你导出PDF发到邮箱——这就是Manus正在做的事。

2025年3月6日,中国团队Monica推出的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自主智能体)Manus一夜刷屏。与ChatGPT等对话式AI不同,Manus被定义为“能独立完成任务”的智能体。它像一位全能实习生,在虚拟机中调用工具、编写代码、操作网页,最终交付可直接使用的成果,例如旅行计划、股票分析报告,甚至帮你筛选简历。

更令人咋舌的是,其内测邀请码在二手平台被炒至10万元天价,相关AI概念股也一度涨停。这场狂欢背后,Manus到底是技术革命,还是营销神话?

Manus 横空出世!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是颠覆还是噱头?插图

二、Manus强在哪?——多智能体架构+真实任务执行

根据官方资料,Manu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点:

  1. 多Agent协作系统:通过规划、执行、验证三类智能体分工,拆解复杂任务并闭环执行。
  2. 真实环境操作能力:在虚拟机中调用代码、浏览器、应用工具,直接生成可交付成果(如网页、表格、PPT)。

例如,用户输入“规划4月日本旅行”,Manus会:

  • 规划代理拆分任务(查机票、订酒店、排行程);
  • 执行代理调用浏览器搜索、数据分析工具;
  • 验证代理检查逻辑并生成最终手册。
Manus 横空出世!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是颠覆还是噱头?插图1

权威的GAIA基准测试中,Manus击败OpenAI同类模型,成为新晋“性能王者”。


三、Manus VS 其他AI:从“建议者”到“执行者”

对比维度ManusChatGPTClaudeDeepSeek
核心能力任务规划与执行自然语言生成多任务处理代码生成与推理
交付形式完整成果(如网页、报告)文本建议结构化答案代码片段
应用场景跨领域(旅行、金融、教育等)通用对话专业问答编程辅助
技术限制依赖预定义工具库无法直接操作外部系统需手动整合结果局限于代码相关任务

(数据来源:多篇评测与官方演示)

从表格可见,Manus的突破在于“端到端解决问题”,而非仅提供建议。但它的短板也很明显:目前只能在预定义工具库(如浏览器、代码编辑器)中操作,无法控制复杂软件(如Photoshop)。


四、争议与挑战:技术突破还是“高级套壳”?

尽管Manus引发热议,业内评价却两极分化:

  • 支持派认为它降低了AI使用门槛,普通人无需精确指令也能获得完整成果。
  • 质疑派指出其技术本质是“多模型整合+流程优化”,而非底层创新。例如,麻省理工博士@ZengyiQin直言:“Manus遵循预定义流程,上限受限于工具库”。

更微妙的是,Manus团队此前产品Monica曾被诟病为“套壳工具”,依赖第三方大模型而非自研技术。此次Manus虽未公开基座模型,但大概率延续了这一路线——这也让部分从业者担忧其长期竞争力。

五、AI Agent时代的“第一个鸿沟”

无论评价如何,Manus的爆火标志着AI Agent(智能体)从概念迈向落地。创始人肖弘曾预言:“2025年,Agent在跨越第一个鸿沟”。如果Manus能持续优化,可能带来两大变革:

  1. 生产力解放:从写PPT到数据分析,重复性工作或由AI接管。
  2. 人机交互革新:AI从“问答式”进阶为“协作式”,理解模糊指令并主动补全需求。

当然,挑战同样巨大:如何突破工具库限制?如何处理隐私与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决定Manus是成为“革命者”,还是昙花一现的“网红产品”。

正如一位内测用户所言:“它像实习生,不完美却充满潜力。” 未来的AI世界,是Manus的舞台,还是巨头的战场?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更新中。


相关阅读:

实测!为什么ECI Link在医学翻译领域表现远超 DeepSeek? | 创思立信

]]>
“中国军团”亮相2025世界通信大会!科技巨头如何制霸未来? //m.pay0817.com/blog/the-chinese-army-appeared-at-the-2025-world-communications-conference-how-will-technology-giants-dominate-the-future/ //m.pay0817.com/blog/the-chinese-army-appeared-at-the-2025-world-communications-conference-how-will-technology-giants-dominate-the-future/#respond Wed, 05 Mar 2025 09:33:11 +0000 //m.pay0817.com/?p=7806 2025年3月3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瞩目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5)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融合、连接、创新”为核心主题,将汇聚来自全球的近2700家参展商,其中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联想、小米、科大讯飞等在内的300多家中国企业

随着MWC 2025的开幕,科技行业将迎来哪些变化?中国企业的集体亮相又将带来哪些创新突破?

华为

华为在本次展会上重磅推出全球首款商用三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T非凡大师,成为业界首款实现内外双向折叠的创新产品。同时,华为展台还展示了引人注目的裸眼3D显示技术和HUAWEI Mate 70系列标志性的”红枫原色摄像头”模组,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在智能穿戴领域,华为通过现场对比测试,展示了HUAWEI WATCH GT 5系列搭载的玄玑感知系统在心率监测方面的卓越性能。此外,华为还同步展出了新一代HUAWEI WATCH D2智能血压监测手表、HUAWEI MatePad Pro平板电脑以及全新升级的HUAWEI Pencil(第三代)触控笔等智能生态产品。

华为 世界通信大会

图片引用:华为现场展台

小米

小米在国际舞台重磅推出其全新旗舰产品矩阵,包括备受期待的小米15 Ultra智能手机Su7 Ultra新能源汽车。小米15系列以专业影像旗舰之姿惊艳亮相,其最大亮点在于搭载了徕卡Summilux光学镜头系统。该系列还率先采用全新升级的Xiaomi HyperOS 2操作系统,在系统性能、跨设备互联和AI智能体验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

小米 世界通信大会

图片引用:小米现场演讲

纵观本届MWC 2025,小米不仅全面展示了”人-车-家”智慧生态布局,更通过小米SU7 Ultra的全球首秀,彰显了其进军高端市场的决心与实力。这一战略举措或将助力小米在全球市场重塑品牌定位。

魅族

魅族在本届展会上揭晓了其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品阵容,包括即将于4月上市的Mblu22系列Note22系列智能手机。这些新品将率先登陆亚太、拉美、中东、中亚及欧洲等战略市场,标志着魅族2025年全球化战略的全面提速。为支持这一扩张计划,魅族宣布将加大对海外市场的资源投入。

展区内,魅族21系列旗舰机、魅族21 PRO以及备受瞩目的Lucky08等产品线悉数亮相。值得关注的是,魅族Flyme AIOS系统现已深度整合DeepSeek-R1大模型,这一AI赋能将为魅族21系列、Lucky 08及StarV智能眼镜等智能终端带来更强大的生态系统支持,展现魅族在AIoT领域的创新布局。

魅族 世界通信大会

图片引用:魅族产品展示

中兴

中兴通讯以”智领未来”为主题亮相展会,将智能计算确立为核心战略方向,着力推进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公司推出覆盖全场景的一站式AI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智能化转型。同时,中兴通讯还展示了多形态AI终端产品矩阵,通过AI技术创新重塑人机交互方式,构建智慧生态新范式。

中兴 世界通信大会

图片引用:中兴现场展台

荣耀

荣耀在本次发布会上重磅推出多项AI创新成果。其全球首发的GUI个人移动AI智能体,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方式。同时,荣耀推出全新影像技术品牌AiMAGE,凭借端-云协同的AI模型架构,开创移动影像新纪元。在跨设备互联领域,荣耀突破性地实现了全生态文件共享,支持iOS与Android等多系统间的无缝传输。此外,荣耀还宣布其AI深度伪造检测技术即将开启全球化布局,彰显其在数字安全领域的前瞻布局。

荣耀 世界通信大会

图片引用:荣耀发布会介绍

AI的风还是吹到了巴塞罗那

本届MWC展会呈现出显著的AI技术融合趋势。众多参展企业将人工智能作为展示重点,如中国电信以”AI驱动数字未来”为主题,中兴通讯聚焦”智能赋能”,英特尔则着力展现”AI时代新纪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展示了其5G-A全场景解决方案,其中5G-A与AI的深度集成技术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展现了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新方向。

产品与技术“并肩出海”

从本次MWC展会可见,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新阶段,中国企业展现出独特的出海路径,将产品创新与技术标准输出有机结合,通过深度出海策略和生态构建,开启全球化发展新格局。

产品出海

从本地化视角看,产品出海正朝着深度定制化方向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开始集成多语言语音交互、本地化内容服务等特性,以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硬件设计上,企业也开始考虑地域性使用习惯,如针对特定气候条件优化设备性能,或根据当地审美偏好调整产品外观。此外,随着AI技术的融入,产品能够通过机器学习自动适应用户行为,实现更智能的本地化服务。这种深度本地化策略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也为企业建立了长期竞争优势。

技术出海

技术出海的本地化策略更注重生态构建和标准输出。企业通过建立本地研发中心和技术支持团队,深入了解区域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技术标准方面,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自主技术成为全球通用标准。同时,通过开放平台和开发者计划,吸引本地技术人才参与生态建设,实现技术的本土化创新。在AI领域,企业注重开发多语言支持、文化敏感的算法模型,确保技术在不同地区的有效应用。这种技术出海策略不仅促进了全球技术融合,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国际合作机会。

关于创思立信

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是翻译和本地化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拥有一支高效且专业的团队,并设有专门的技术开发部门以及八个专注于不同行业的业务单元,服务范围广泛,包括游戏、生命科学、知识产权、金融法律、制造业、IT与软件、教育培训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等领域。

自1997年成立以来,EC Innovations已在全球设立了14个办事处,拥有超过600名全职员工。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涵盖140多种语言的本地化和全球化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创思立信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语言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提供专业、全面且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的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支持企业在全球扩展的旅程中取得成功。

]]>
//m.pay0817.com/blog/the-chinese-army-appeared-at-the-2025-world-communications-conference-how-will-technology-giants-dominate-the-future/feed/ 0
2025年全球翻译公司30强榜单出炉,哪些中国企业表现亮眼? //m.pay0817.com/blog/the-list-of-the-top-30-global-translation-companies-in-2025-is-released-which-chinese-companies-perform-well/ //m.pay0817.com/blog/the-list-of-the-top-30-global-translation-companies-in-2025-is-released-which-chinese-companies-perform-well/#respond Thu, 27 Feb 2025 08:48:28 +0000 //m.pay0817.com/?p=7627 作为全球最权威的语言行业研究机构之一,Slator发布了最新的《2025年全球语言服务提供商指数(LSPI)》报告。排名包含近300家全球范围内知名的翻译与本地化企业,Slator通过了解并分析他们在2024年的业务营收情况,客观地为业内提供参考。

全球前30位公司的收入数据如下

全球排名(1-15)公司名称国家/地区2025年收入
($M:百万美元)
全球排名(16-30)公司名称国家/地区2025年收入
($M:百万美元)
1Transperfect美国$1,230 16Global Talk Group荷兰$93.30 
2LanguageLine Solutions美国$1,100 17GLOBO Language Solutions美国$89.50 
3RWS英国$899.20 18Honyaku Center日本$76.90 
4Welocalize美国$334 19Dals英国$73.90 
5Propio Language Services美国$330.90 20ElaN Languages比利时$73.50 
6Hogarth Worldwide – a WPP company英国$318 21LanguageWire丹麦$69.10 
7AMN Language Services美国$289 22Certified Languages International美国$67.10 
8Centific美国$280 23Argos Multilingual美国$64.60 
9Acolad法国$252.60 24舜禹Sunyu Transphere中国$61.10 
10STAR Group瑞士$218.30 25ZOO Digital英国$55.00 
11CyraCom美国$201.90 26PGLS美国$54.40 
12Equiti美国$170 27TOPPAN Digital Language英国$52.60 
13dubbing brothers法国$119.00 28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 Inc.中国$47.10 
14Trustpoint.one美国$115.00 29Seprotec Multilingual Solutions西班牙$46.40 
15VSI英国$113.90 30KERN Global Language Services德国$45.30 

从多个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思考

1. 收入分布于头部公司的差距

可以看出头部公司的收入遥遥领先,TransPerfect($1,230M) 和 LanguageLine Solutions($1,100M) 是收入最高的两家,远超其他公司。而16-30名的公司收入区间为 $93.3M – $45.3M,相比前15名的收入,整体差距较大。

2. 欧美公司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前30名的语言服务公司中,美国公司占据了11个席位英国公司也占据了5个席位,剩下多数也为欧洲国家的公司,体现出了欧美在语言服务行业的领导地位。

3. 行业竞争格局与趋势

·  巨头 vs. 专业化公司:排名前10的公司往往是大型、多语种、多行业的全球化公司,而16-30名的公司有一些是专注于特定市场的专业公司,比如 ZOO Digital(影视本地化)、dubbing brothers(配音)、TOPPAN Digital(数字化翻译)

·  医疗和法律翻译市场增长创思立信CyraCom、AMN Language Services、Certified Languages International 等主要服务于医疗和法律行业,说明这些领域的语言服务需求正在上升。

·  AI 和技术驱动的增长创思立信Centific(前 Pactera Edge)等公司强调AI 赋能的语言服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以 AI 技术驱动的公司进入榜单。

例如ECI Link 是由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推出的智能本地化平台,以“技术驱动,以人为本”为核心模式,深度融合AI效率与人类专家经验,支持用户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翻译质量、成本及交付周期。平台通过自动化流程与专家审核协同,覆盖多语言、多行业场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本地化解决方案,助力全球化布局。

新进入前30榜单的翻译公司

公司名称国家/地区2024年排名2025年排名
Equiti美国无排名13
Trustpoint.one美国无排名15
Dals英国无排名19
ZOO Digital英国3725
TOPPAN Digital Language英国3627
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 Inc.中国3128
KERN Global Language Services德国无排名30

今年仅有2家中国翻译公司进入全球30强,分别是:

舜禹 Sunyu Transphere(全球24):总部位于中国的领先语言服务提供商,专注于技术、专利等领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多语言解决方案。

创思立信 EC Innovations(全球28)同时也是唯一新挺进全球30强的中国翻译公司。作为一家全球化的语言服务公司,创思立信总部位于中国,擅长生命科学、IT、金融等行业的本地化和翻译服务,并广泛运用AI和智能化技术提升翻译效率。

相比欧美市场的主导地位,亚洲公司相对较少,但随着中国和日本市场的增长,相信会有更多亚洲公司进入全球前30名。

文中数据均来自The Slator 2025 Language Service Provider Index

关于创思立信

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是翻译和本地化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拥有一支高效且专业的团队,并设有专门的技术开发部门以及八个专注于不同行业的业务单元,服务范围广泛,包括游戏、生命科学、知识产权、金融法律、制造业、IT与软件、教育培训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等领域。

自1997年成立以来,EC Innovations已在全球设立了14个办事处,拥有超过600名全职员工。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涵盖140多种语言的本地化和全球化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创思立信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语言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提供专业、全面且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的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支持企业在全球扩展的旅程中取得成功。

]]>
//m.pay0817.com/blog/the-list-of-the-top-30-global-translation-companies-in-2025-is-released-which-chinese-companies-perform-well/feed/ 0
2025年亚洲翻译公司十强揭晓,这6家中国公司上榜! //m.pay0817.com/blog/the-top-ten-translation-companies-in-asia-in-2025-are-revealed-and-these-6-chinese-companies-are-on-the-list/ //m.pay0817.com/blog/the-top-ten-translation-companies-in-asia-in-2025-are-revealed-and-these-6-chinese-companies-are-on-the-list/#respond Wed, 26 Feb 2025 03:52:56 +0000 //m.pay0817.com/?p=7612 引言

近日,国际知名语言行业研究机构Slator发布了备受业界关注的《2025年全球语言服务提供商指数(LSPI)》报告。这份被誉为“语言服务行业风向标”的年度报告,展现了亚洲十强语言服务企业的崛起之势,为语言服务从业者提供前瞻性的市场洞察和发展参照。

亚洲翻译公司十强一览

2025年,亚洲共有十二家翻译公司进入Slator的全球语言服务提供商排名。这些公司分别是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Honyaku Center、舜禹(Sunyu Transphere)、语言桥(Lan-bridge Communications)、昆仲科技(CCJK)、MetaReal、新宇智慧(Glodom Language Solutions)、Crestec、Human Science、创凌(Linguitronics),以及位列全球第89和90位的Andovar与White Globe Group。他们在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中的排名和实力都体现了区域语言服务行业的标杆实力。

公司详细分析

1. 创思立信(EC Innovations Inc.)
2025年排名28位,较2024年上升3个位次,并连续7年稳居全球前40名,同时也是中国十强翻译公司的领军者。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250多种语言对的本地化与国际化解决方案。

2. Honyaku Center
2025年排名18位,较2024年上升3个位次,2023年营收$80.1M,2024年$76.9M,下降7.1%。作为日本最大的工业翻译服务提供商,Honyaku Center在专利和法律翻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3. 舜禹(Sunyu Transphere)
2025年排名24位,较2024年上升6个位次,2023年营收$58.8M,2024年$61.1M,上涨7%。舜禹是中国知名的多语言本地化服务提供商,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语料库。

4. 语言桥(Lan-bridge Communications)
2025年排名31位,较2024年上升11个位次,2023年营收$33.8M,2024年$41.9M,上涨27.5%。语言桥入选“国家语言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在生命科学和多媒体本地化领域表现突出。

5. 昆仲科技(CCJK)
2025年排名43位,2023年营收$33.8M,2024年$27.4M。昆仲科技提供230多个语种的文档翻译和软件系统开发服务,拥有6000多名全球兼职译员。

6. MetaReal Corp
2025年排名47位,较2024年上升3个位次,2023年营收$29.6M,2024年$26.4M,下滑0.7%。MetaReal专注于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本地化服务,尤其在软件和游戏领域表现优异。

7. 新宇智慧(Glodom Language Solutions)
2025年排名48位,较2024年上升4个位次,2023年营收$28.9M,2024年$26M,下滑7.3%。新宇智慧在游戏本地化方面经验丰富,助力全球游戏跨越语言和文化边界。

8. Crestec Inc.
2024年和2025年均位列51位,2023年营收$29.6M,2024年$23.8M,下滑10%。公司提供从规划、撰写、翻译到桌面排版(DTP)的全球一站式服务。

9. Human Science Co., Ltd.
2025年排名74位,较2024年上升10个位次,2023年营收$12.4M,2024年$10.3M,下滑7.2%。Human Science专注于为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10. 创凌(Linguitronics)
2025年排名83位,较2024年上升21个位次,2023年营收$9M,2024年$8.1M,下滑4.1%。创凌以专业团队和技术创新为傲,服务客户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新进入排行榜的亚洲公司

相较于2024年的榜单,昆仲科技(CCJK)、Andovar Pte Ltd.(亚洲第11位)作为挤进全球前100的亚洲语言服务提供商,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和本地化服务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成功实现了排名的显著跃升,进一步彰显了亚洲企业在全球语言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亚洲十强翻译公司详细排名

亚洲排名全球排名公司名称国家/地区2025年收入($M:百万美元)员工数 (预估)办公室数量 (预估)
118Honyaku Center日本$76.9500-60010+
224舜禹
(Sunyu Transphere)
中国大陆$61.1800-100015+
328创思立信
(EC Innovations Inc.)
中国大陆$47.1600-80014+
431语言桥(Lan-bridge Communications)中国大陆$41.9700-90010+
543昆仲科技(CCJK)中国大陆$27.4300-4008+
647MetaReal Corp日本$26.4200-3005+
748新宇智慧(Glodom Language Solutions)中国大陆$26400-5006+
851Crestec Inc.日本$23.8150-2004+
974Human Science Co., Ltd.日本$10.3100-1503+
1083创凌(Linguitronics)中国台湾$8.180-1202+

总结

跻身全球百强的十二家亚洲翻译公司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区域语言服务产业的蓬勃生机。他们不仅在传统笔译、口译领域持续深耕,更在人工智能翻译、本地化服务、多语言内容创作等新兴赛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为行业领军标杆的创思立信集团,其长期稳定的业务增长与实力表现,为亚洲乃至全球翻译行业树立了榜样。

参考资料和数据来源

Slator 2025 LSPI RankingSlator 2024 LSPI Ranking

关于创思立信

创思立信 EC Innovations 是行业内领先的翻译和本地化公司。我们拥有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并设有技术开发部门及八个垂直行业业务单元,服务范围涵盖游戏、生命科学、知识产权、金融法律、制造业、IT与软件、教育培训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等多个领域。

自 1997 年成立以来,EC Innovations 已在全球设立 14 个办事处,拥有超过 600 名全职员工。我们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提供覆盖 250多种语言对的本地化和全球化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创思立信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语言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全面和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继续创新和完善服务,与客户共同成长,支持企业走向全球扩展的旅程。

]]>
//m.pay0817.com/blog/the-top-ten-translation-companies-in-asia-in-2025-are-revealed-and-these-6-chinese-companies-are-on-the-list/feed/ 0
2025JPM大会开年引爆医药产业!药企巨头都在释放哪些战略信号? //m.pay0817.com/blog/the-2025-jpm-conference-ignited-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at-the-beginning-of-the-year-what-strategic-signals-are-pharmaceutical-giants-releasing/ Fri, 14 Feb 2025 08:12:52 +0000 //m.pay0817.com/?p=7447 JPM大会:中国创新药企强势登场

2025年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M2025)圆满结束,全球制药行业格局迎来新变化。辉瑞、强生等跨国制药巨头纷纷调整战略布局,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与此同时,中国创新药企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加快国际化步伐,在资本市场掀起投资热潮。

本届JPM2025大会吸引了近30家中国创新药企参与,充分展现了中国医药创新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参会企业阵容强大,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知名企业。那么本届JPM大会透露了哪些关键的行业趋势呢?

趋势一:并购市场复苏

业务拓展(BD)与并购(M&A)交易仍将是跨国药企的战略重点。数据显示,2024年JPM大会期间制药行业交易总额约为80亿美元,而2025年这一数字已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其中,强生公司以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的交易拉开了本年度医药并购大潮的序幕。礼来以25亿美元获得Scorpion Therapeutics旗下选择性PI3Kα抑制剂STX-478的权益,葛兰素史克则以11.5亿美元收购IDRx。吉利德、艾伯维等跨国药企也相继出手,通过大规模并购充实产品管线。

JPM 2025制药行业并购&合作项目
时间买方/合作方卖方/合作方总金额(亿美元)合作项目
并购
2025/1/13强生Intra-Cellular146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新
药Caplyta
2025/1/13礼来Scorpion Therapeutics25选择性PI3Ka抑制剂STX-478
2025/1/13GSKIDRx11.5选择性KI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IDRX-42
管线授权合作
2025/1/12吉利德LEO Pharma17小分子口服 STAT6 项目
2025/1/13艾伯维先声再明10.55GPRC5D/BCMA/CD33三特异
性抗体SIM0500
2025/1/14NipponShinyakuREGENXBIO8.1基因疗法:RGX-121治疗粘多糖
病Ⅱ(MPSⅡ),RGX-111治疗
粘多糖病I( MPSI)
2025/1/13BiohavenMerus NV未披露三种新型双抗ADC

趋势二:跨国药企战略聚焦:深耕核心领域,强化创新协同

面对核心产品专利悬崖这一长期挑战,跨国药企主要采取两大策略

一是通过拓展适应症范围及探索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来扩大核心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同时延长产品的专利保护周期;二是加快新药研发步伐,以应对专利到期带来的收入压力。典型案例如默沙东正在积极探索其明星产品K药(Keytruda)的联合用药方案。与此同时,百时美施贵宝(BMS)、再生元(Regeneron)和阿斯利康(AZ)等企业也在加速推进新药研发,以缓解核心产品专利到期可能带来的业绩冲击。

跨国药企核心产品汇总及国内对应公司
公司战略重点核心产品2025主要看点国内相关公司
默沙东ADC、肿瘤疫苗与K药联用KeytrudaK药的联用方案,SKB264临床推进情况科伦博泰
礼来减重及慢病领域替尔泊肽替尔泊肽商业化表现以及新适应症拓展,阿尔兹海默药物商业化表现信达生物
安进肿瘤及自免地舒单抗TSLP数据读出,以及双抗数据读出百济神州
罗氏血液板块、眼科CD20奥瑞珠单抗两款CD20xCD3双抗商业化表现诺诚健华
诺华核药、小核酸和自免领域诺欣妥Iptacopan临床数据,诺欣妥商业化表现九洲药业
阿斯利康肿瘤,心血管-代谢奥希替尼Dato-1062美国上市进展及临床数据科伦博泰
GSK呼吸系统以及HIV板块两款IL5产品(Depemokimab、Nucala)两款IL5产品临床数据及商业化表现恒瑞医药
再生元免疫领域/减重DupixentIL33数据读出情况,减重领域司美三药联用数据读出情况康诺亚
BMS肿瘤和免疫O药(纳武利尤单抗)EGFR/HER3 ADC临床一期数据及三期临床启动时间百利天恒
第一三共ADCDS8201DS8201的商业化表现,新适应症拓展;其他ADC产品临床数据恒瑞医药

趋势三:海外重点生物科技公司2025年关键里程碑

ADC(抗体偶联药物)、GLP-1类药物、免疫肿瘤多抗及TCE(T细胞衔接器)技术领域备受关注。国内企业如科伦博泰、恒瑞医药、百利天恒、信达生物、新诺威等正加速ADC领域的布局与研发,逐步进入成果收获期。GLP-1减重赛道日趋成熟,药物形式从口服到皮下注射呈现多样化发展,其应用已从单纯的减重治疗扩展到多重健康获益,新靶点的发现为出海提供了潜在机遇。在免疫肿瘤多抗领域,康方生物的AK112率先取得突破,在免疫治疗耐药及”冷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信达生物的IBI363即将公布概念验证(POC)数据。TCE技术应用范围正从血液肿瘤向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拓展。

海外重点biotech25年主要里程碑事件
公司2025年主要关注点
SummitHarmoni临床海外数据读出(25年中)
BioNTechBNT327+化疗一线SCLC数据读出
JAZZZanidatamab(HER2双抗)有望读出一线治疗线胃食管腺癌(GEA)顶线数据(25H2)
ARVINASVepdegestrant与CDK4/6抑制剂abemaciclib联用治疗乳腺癌的VERITAC-2有望读出数据(25Q1)
VERAAtacicept在IgA肾病的ORIGIN 3临床有望读出数据(25Q2)
PTGXIcotrokinra(口服IL-23)临床Ⅱb期(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顶线数据读出(25H1)
IncytePovorcitinib化脓性汗腺炎(HS)三期数据,以及CSU二期数据读出
VertexmRNA疗法vx522有望读出I/II期数据
XenonAzetukalner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临2期试验数据读出(25H1)
EdgewiseEDG-7500在肥厚型心肌病(oHCM)和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nHCM)中的初步数据读出
AlnylamVUTRISIRAN(ATTR淀粉样变性)PDUFA在2025年3月23日
传奇生物Carvykti商业化表现
CRISPRCTX320(中高Lp(a)水平的体内基因编辑疗法)数据更新(25H1)
Scholar ROCKApitegromab(SMA的肌肉靶向疗法)提交BLA(25Q1),预计在第四季度在美国上市

趋势四:全球市场需求扩张助推中国CRO企业崛起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压缩的利润空间,CRO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市场供给端出现明显的产能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小型企业经历了市场洗牌。随着行业供需关系的逐步改善,产能利用率有望提升,预示着行业可能迎来触底反弹的转折点。市场对CXO业务,特别是新药研发支持服务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或将催生新一轮投资热潮。

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市场对创新药物的需求持续增长,带动了CXO服务需求的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为中国CRO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以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依托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已在全球市场确立竞争优势,并持续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药企出海进入关键一年

跨国制药巨头的战略调整正引领行业迈向新方向,而中国创新药企的“出海”战略则为全球医药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CXO概念股在早盘市场的普遍上涨,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扩张和技术突破的多重驱动下,医药行业与CXO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可期。

国内企业25年主要里程碑事件
公司25年主要关注点
百济神州1.BTK CDAC启动与匹妥布替尼头对头III启临床
2.25年经营利润预计转正
3.CDK4i、PanKRASi、B7H4 ADC和IRAK4 CDAC等药物有望读出POC数据
信达生物1.玛仕度肽 6mg获批;9mg及头对头司美临床数据读出,迎首个商业化年度
2. IBI363(PD-1/IL2α)NSCLC、CRC和黑色素瘤等POC数据,启动潜在关键临床
3. Cldn18.2ADC胰腺癌、GPRC5D/BCMA/CD3、EGFR/B7H3 ADC、TSLP/IL4、
GLP1/GCG(更高剂量)等药物有望读出POC数据
科伦博泰SKB264国内商业化销售、NSCLC关键临床数据读出
中国生物制药TQB2102(PDE3/4抑制剂)、M701(EPCAM/CD3双特异性抗体)等数据读出
再鼎医药1. Bemarituzumab有望读出一线胃癌临床三期数据
2. KarXT有望国内获批 3. DLL3ADC启动潜在关键临床
荣昌生物RC18重症肌无力适应症国内获批、以及IgAN肾病等多个适应症有望递交上市申请
三生制药SSGJ707(PD-1/VEGF)数据读出

2025年,中国多家大型药企积极推进出海战略,其中恒瑞医药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开展临床试验和商业化合作,加速其创新药物的全球布局;百济神州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国际化团队,已在多个国家推进其肿瘤药物的注册和上市;信达生物则通过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推动其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进入欧美市场,展现了显著的国际化步伐。

中国药企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本地化服务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企业与目标国家的法规、文化和市场。从药品说明书的精准翻译到eCTD申报的规范提交,从临床试验数据的本地化适配到品牌形象的文化调整,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些服务不仅帮助企业规避法规风险、加速审批流程,还能让产品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赢得医生和患者的信任。选择经验丰富的本地化服务提供商,就像为出海之旅配备了一位可靠的向导,确保企业顺利跨越语言、文化和法规的障碍,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关于创思立信生命科学

EC Innovations (创思立信集团)为全球领先的医疗与生命科学公司提供了超过 27 年的专业翻译服务,是众多世界级生命科学公司的优选语言服务供应商。我们专注为客户提供生物技术、制药、临床诊断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翻译和本地化解决方案,eCTD 申报和国际药政咨询服务。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EC Innovations 生命科学与医药翻译

]]>
超70家头部大厂官宣加入DeepSeek“朋友圈”,是搅局还是变革? //m.pay0817.com/blog/more-than-70-leading-companies-have-officially-announced-that-they-have-joined-deepseeks-circle-of-friends-is-this-a-disruption-or-a-revolution/ //m.pay0817.com/blog/more-than-70-leading-companies-have-officially-announced-that-they-have-joined-deepseeks-circle-of-friends-is-this-a-disruption-or-a-revolution/#respond Wed, 12 Feb 2025 06:35:54 +0000 //m.pay0817.com/?p=7382 在短短半个月内,DeepSeek的热潮迅速席卷全球。从云服务商、芯片企业到手机厂商、汽车制造商、互联网巨头,再到券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入其“朋友圈”。这场AI大模型的技术迭代,悄然演变为全球科技行业的现象级事件,而DeepSeek也被视为推动大模型行业从“大而全”向“小而美”转型的关键力量。

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近期已经宣布接入DeepSeek的大厂吧!文末可下载完整70家大厂名单

公司名称宣布接入时间已公开信息
猿辅导集团2月12日宣布旗下“小猿学练机”、“小猿口算”等全系列小猿产品接入DeepSeek最新大模型,并与自研猿力大模型融合,共同为青少年带来更优质的AI学习体验。
海信电视2月11日海信电视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并支持R1和V3版本自由切换。目前预计3-5天内,所有搭载智能体的海信电视将全面支持DeepSeek。
国泰君安证券2月10日表示在春节前已完成 DeepSeek R1 模型的本地化部署,目前已在场景应用测试中,将进一步强化“君弘灵犀”大模型的智能投研与智能服务能力。
安博科技2月9日宣布旗下Ambow AI+3D数智化教育驱动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R1版本,旨在为老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智能教学和学习支持。
荣耀手机2月8日荣耀YOYO智能体商店上线DeepSeek-R1尝鲜版,将YOYO助理升级到80.0.1.503版本及以上即可体验。
龙芯中科2月7日龙芯联合太初元碁等产业伙伴,仅用2小时即在太初T100加速卡上完成DeepSeek-R1系列模型的适配工作。
有道2月6日有道正式宣布全面拥抱DeepSeek-R1;AI全科学习助手:“有道小P”结合DeepSeek-R1超长思维链所提供的思考及分析能力。
联通云2月5日联通云宣布已基于星罗平台实现国产及主流算力适配多规格DeepSeek-R1模型,兼顾私有化和公有化场景,提供全方位运行服务保障。
字节跳动-火山引擎2月4日火山引擎宣布全面支持DeepSeek系列大模型,包括V3和R1等不同尺寸的模型。企业用户可在火山引擎机器学习平台veMLP中部署或通过火山方舟平台直接调用。
百度智能云2月3日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已在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上架,同步推出超低价格方案,并提供限时2周的免费服务。

三天近20家车企接入DeepSeek,搅局还是变革?

DeepSeek的崛起使其迅速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仅在2月8日至2月10日的三天内,已有近20家车企,包括吉利汽车、岚图汽车、零跑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和奇瑞集团等,宣布在智能座舱或AI运营领域与DeepSeek实现了深度融合。

汽车大厂宣布接入时间已公开信息
比亚迪2月11月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全面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的能力,以快速提升车端和云端AI能力。此次合作将基于云端大模型,利用DeepSeek强大的知识和推理能力,大幅提升自动化数据生成的效率和质量,解决更多常规场景问题。
奇瑞汽车2月9月已与DeepSeek进行深度技术融合,Lion AI智舱大模型通过DeepSeek实现更精准的语音指令响应和更智能化的场景应用。此外,奇瑞墨甲机器人已将DeepSeek模型部署到机器人云平台。
吉利汽车2月6月其自研大模型与DeepSeek已完成深度融合。吉利携手DeepSeekR1模型,将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AI技术的降本特性使智驾研发更加可及,传统车企通过DeepSeek的高效低成本模型,能快速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尤其在智能座舱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同时,智驾技术的普及将改变市场竞争格局,让更多消费者受益。此外,资本逻辑从“硬件估值”转向“软件溢价”,DeepSeek驱动的智能化转型正在重塑车企盈利模式。车企采用DeepSeek不仅增加了产品吸引力,还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实际作用。

证券从业者对这个“新同事”有什么看法?

在证券行业,国泰君安、国金证券、兴业证券等数十家券商已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并计划将其应用于信息检索、文档处理、行业研究及市场分析等多个场景。

券商公司宣布接入时间已公开信息
上海证券2月11日已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及DeepSeek V3与R1模型的接入,并在企微中上线了针对内部员工智慧办公的智能体应用。
华安证券2月9日已成功完成DeepSeek最新发布的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的本地化部署及场景适配。针对金融行业高复杂度、高合规性、高实时性的特点,已初步打造AI中台,以大模型作为中枢,整合、调配各类AI能力。
国金证券2月7日宣布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测试。本地化部署完成后,DeepSeek将在多个场景中得到探索应用,包括智能办公、舆情监测、市场分析、文档解析和产业链图谱生成等。

许多从业者表示:“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DeepSeek对业务的提升效果显著。例如,内容生成更快,客户服务更细致,许多中后台工作也变得更加高效。”券商工作流程中存在大量繁琐且耗人力的任务,如尽调和数据校验,面对这些“大海捞针”式的工作,DeepSeek显著提高了响应速度。

国际巨头率先布局,引领全球AI发展

率先选择DeepSeek的其实是一批海外科技巨头,包括英伟达、英特尔、亚马逊、微软、AMD等,均已宣布在其产品中接入DeepSeek。

海外巨头宣布接入时间已公开信息
AWS(亚马逊云科技)1月31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用户可以在AmazonBedrock和AmazonSageMakerAI中部署DeepSeek-R1模型。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AmazonEC2和AmazonSageMakerAI,使用AmazonTrainium和AmazonInferentia部署DeepSeek-R1-Distill模型。
微软1月30日微软宣布DeepSeek-R1模型已通过AzureAIFoundry和GitHub提供。微软计划将该模型应用于其AI电脑Copilot+PC,并推出了针对NPU优化的版本,进一步拓展了其AI应用生态。
AMD1月25日官宣将DeepSeek-V3模型集成到了Instinct MI300X GPU上。在X平台发文中,AMD董事长兼CEO苏姿丰称赞DeepSeek展现了“AI世界创新的速度和步伐”、“模型和算法创新有利于AI普及”。

另一方面,这对以OpenAI为代表的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当一个实力相当且免费的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难免会引发比较。谁的性价比更高,谁的性能更出色,都需要通过实际使用效果来验证,而不仅仅是“吹嘘”。

DeepSeek会继续推动AI应用繁荣吗?

业内普遍认为,DeepSeek通过算法与工程创新实现了性能提升与成本降低,大幅减少了模型推理成本,从而显著降低了端侧模型的部署难度。此外,由于本地部署在用户隐私保护和定制化方面的优势,端侧AI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同时,DeepSeek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效能的特点以及开源理念,为AI下游应用和商业化场景的落地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了模型平权,加速了AI应用侧的繁荣发展。

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观点一起讨论。

完整名单下载

相关阅读

华为、荣耀陆续接入DeepSeek,手机AI之战谁能超越谁?

DeepSeek R1 卡到怀疑人生?别慌,试试这几个方法!

]]>
//m.pay0817.com/blog/more-than-70-leading-companies-have-officially-announced-that-they-have-joined-deepseeks-circle-of-friends-is-this-a-disruption-or-a-revolution/feed/ 0
DeepSeek R1 卡到怀疑人生?别慌,试试这几个方法! //m.pay0817.com/blog/deepseek-r1-is-stuck-to-the-point-of-questioning-life-dont-panic-try-these-methods/ Wed, 05 Feb 2025 09:03:46 +0000 //m.pay0817.com/?p=7265 据说DeepSeek三天内的访问量相当于整个欧洲互联网三天的总和!所以,DeepSeek卡死在所难免,我今天试了10次,只有1次成功,到了下午欧洲上班时间试了20次,没有一次成功!

你等来的永远都是那句“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

DeepSeek R1 卡到怀疑人生?别慌,试试这几个方法!插图

如何才能“丝滑”使用DeepSeek R1 呢?

以下是实测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家不妨一试:

1. 腾讯元宝直接满血版 DeepSeek R1:小白救星

  • 特点:复刻DeepSeek R1 性能表现,用户使用流畅无卡顿,免费。
  • 步骤:注册腾讯元宝, 注册完成后对话框选择DeepSeek 即可开聊。
  • 注意:偶尔也会卡,但整体比较稳定。
DeepSeek R1 卡到怀疑人生?别慌,试试这几个方法!插图1

2. 腾讯云 TI 平台:企业级私有化部署

  • 优势:一键部署 R1,独享算力资源,彻底告别排队。
  • 操作:注册腾讯云 → 在 TI 平台选择 R1 模型 → 按需配置 GPU(如 T4 或 A10)→ 启动服务。
  • 成本:按量计费约 ¥9.55/小时,适合高频用户或企业。
  • 优势:独享算力资源,彻底避免排队问题。

3. 国际大厂服务:微软、英伟达、AWS

  • Azure:在 Model Catalog 中选择 R1,适合企业级开发。
  • 英伟达 NIM:登录 NIM 平台,直接调用全量 671B 模型,但高峰期可能延迟。
  • AWS Bedrock:支持自定义模型导入,灵活性高。

4. 本地部署神器:Ollama + 蒸馏模型

  • 配置要求低:7B 模型仅需 8GB 内存,普通电脑也能跑。
  • 步骤:安装 Ollama → 终端输入 ollama run deepseek-r1:7b → 开聊。
  • 进阶玩法:搭配 Page Assist 插件,实现网页端交互。

横向对比适配

平台适合人群优点缺点
腾讯元宝小白/个人用户操作简单,多端支持高峰期可能延迟
腾讯云 TI企业/开发者私有化部署,资源独占成本较高
英伟达 NIM技术极客全量模型,性能强劲需注册,界面较复杂
Ollama 本地版隐私敏感用户完全离线,数据安全需硬件支持,速度较慢

从表格可以看出,腾通元宝是更适合“小白”的替代方案。后面DeepSeek稳定了,可以无缝切换回来。

对于企业客户来讲,腾讯云可能是一个更为适合的选择,因为成本较高,不适合个人用户替代使用。

其他已接入DeepSeek R1 的AI大模型

国内: 秘塔AI搜索

秘塔AI搜索宣布融合了DeepSeek-R1满血版,完美解决官方联网卡顿问题,覆盖网页、APP、小程序三端,完全免费

DeepSeek R1 卡到怀疑人生?别慌,试试这几个方法!插图2

国外:Perplexity.ai

Perplexity 已经将DeepSeek R1集成到其免费版。

DeepSeek R1 卡到怀疑人生?别慌,试试这几个方法!插图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现在很多产品和服务都用了 Deepseek 的模型来辅助自身的功能,例如:国外的 Perplexity 和国内的秘塔。不过毕竟每个产品有自己的功能侧重点,所以即使它们用了 Deepseek 来辅助,使用体验也可能和一般的对话问答不同。

划重点:遇到秒回答案的“R1”,大概率是假货!

未来,随着更多算力厂商加入,R1 的服务只会越来越丝滑。如果你还在为卡顿头疼,现在就试试上面讲的几个方案——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相关阅读:

AI语言模型的“性价比之战”: DeepSeek 能代替 ChatGPT吗?

深度评测:DeepSeek LLM 是否可以替代同类大语音模型?

]]>